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土地科学》2023年第6期目次及摘要

中国土地科学 中国土地科学 2023-10-24




自然资源管理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的功能定位与编制路径

柴    铎,杨    红





土地法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准成员制度的立法指向与规范构造——兼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第16条

吴俊廷


耕地行政保护的功能检视、规范反思与正当性建构

李玲玲,高浩然





土地经济



土地储备融资政策变化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研究

夏方舟,陈伊凝,黄    怿,等


农户社会阶层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基于财富资本与声望资本的视角

刘灵辉,张迎新





土地利用



中国省域土地资源配置结构均衡性与效率时空格局分析

张    苗,刘    璇,陈银蓉,等


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造成了地区间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马太效应吗?

胡宇瑶,梁雅嘉,熊昌盛


面向碳排放效率的多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

游和远,张津榕,夏舒怡


监测预警型建设用地爬坡分级方法及应用

黄培依,彭秋志,段俊豪,等





国土空间保护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董毓伊,冯秀丽,黄俊杰,等





案例研究



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退出何以推动乡村振兴?——基于扎根理论的晋江市多案例研究

朱冬亮,林彩云





综  述



宅基地资格权立法表达与实现形式研究综述

王兆林,王洁仪,杨庆媛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基于“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研讨会”的综述

邹梦玲,王庆日,陈美球,等


文章摘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的功能定位与编制路径

作 者:柴 铎1,杨 红2

单 位:1.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摘 要:研究目的:解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的性质、定位、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关系、编制路径与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基于产权理论、自然资源价值理论和资产规划理论的归纳演绎。研究结果: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兼具民事和行政属性,基于所有权和监管权的规划内容应有差异。规划定位是包含了资产选择搭配规划、资产运营规划和资产管理工作规划的自然资源资产权益管理顶层设计,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下的国有资产运营规划。自然资源资产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相互支撑、补充。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方案应按照“分区、分类、分级”的技术思路编制,规划内容应包含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和资产保护使用方案两项主要构成。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资产规划;法理性质;功能定位;衔接关系;技术路径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准成员制度的立法指向与规范构造——兼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第16条

作 者:吴俊廷

单 位:湖南大学法学院


摘 要:研究目的:探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准成员制度的应然目的,并厘清准成员的群体定位、认定规范与权利构造。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准成员制度不是集体基本保障功能的延伸,而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引入”、助力农村地权制度科学化的功能制度。准成员群体定位不应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第16条所局限,而宜以非集体成员中的产业农民与乡土成员群体为核心;其认定规范宜构造为逐级具象的多层次规范体系,且应设置准成员登记簿与权利附注规范。在准成员权利构造上,不仅应排除集体成员专属的土地权利,还应排除所有以集体地权为基础之收益的分配权;结合宅基地“三权分置”指引,宜赋予准成员有偿取得附期限与义务之新型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格。研究结论:创设准成员制度可使集体经济组织制度更加周延,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不足,立法应予完善。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准成员;乡村振兴;认定规范;权利构造


耕地行政保护的功能检视、规范反思与正当性建构

作 者:李玲玲 ,高浩然

单 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省农业法环境法研究中心


摘 要:研究目的:破解当下耕地行政保护“价值—规范”、“需求—功能”的偏离问题,以实现耕地行政保护的正当性,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耕地保护转型提供理论补足。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研究结果:一方面,在功能主义“需求—功能”视角下,现有的《耕地保护法(草案)》等规范性文件无法满足耕地行政保护处罚、救济、公益等需求;另一方面,在规范主义“价值—规范”视角下,囿于整体性价值割裂、兼容性价值不足、防御性价值脆弱的局限,耕地行政保护价值基础缺失。研究结论:应当以“规范”为体,对耕地行政保护的价值基础在“功能为用”的导向下进行处罚、救济、公益等功能的拆解,以此具体实现《耕地保护法》主体构建、法规承继、责任细分的改造以及《土地管理法》等法规续造的规范协同,在协同后展开明确处罚范围、赋予耕地保护检察建议以强制力等保护措施,实现耕地行政保护的正当性建构。


关键词:耕地保护;正当性;价值拆解;规范主义;功能主义


土地储备融资政策变化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研究

作 者:夏方舟1,陈伊凝1,黄  怿1,李宇萌1,孔彤彤1,朱烨煌2

单 位: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摘 要:研究目的:探究土地储备融资政策“贷转债”和“债转禁”两次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现实影响,探讨土地储备融资政策的可能改革方向。研究方法:针对2012—2021年7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开展时间断点回归、随机效应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注意力分配理论,构建了土地储备融资政策变化影响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理论框架;(2)短期层面,土地储备“贷转债”(-190.579)和“债转禁”(-280.515)变化对土地出让面积具有显著负向影响;(3)长期层面,土地储备“贷转债”负向影响土地出让面积(-0.352),“债转禁”正向影响土地出让均价(0.428)。研究结论:土地储备融资政策变化可能将在各个维度上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造成未来土地出让面积的持续下降和土地出让均价的持续上升,因而应当审慎衡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发展用地诉求,以“保障公益、适当弹性、引导分配、因地制宜”的思路推进土地储备融资政策改革,保障土地储备项目可持续运作和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土地储备融资;土地出让;地方政府;政策影响


农户社会阶层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基于财富资本与声望资本的视角

作 者:刘灵辉1,2 ,张迎新1

单 位:1.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


摘 要:研究目的:依据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与可持续生计理论,探讨农户社会阶层与土地流转行为之间的整体性关系与多维度关系,以丰富既有的土地流转行为研究,为农户社会分层背景下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政策启示。研究方法: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户内部的社会阶层不断动态调整,社会分层现象愈发凸显。(2)农户社会阶层对土地流转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3)农户财富资本而非声望资本正向影响土地流转行为,且财富资本的影响远高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研究结论:农户社会阶层尤其是财富资本的提升有助于土地流转行为的发生,这对于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地流转行为;社会阶层;社会经济地位;财富资本;声望资本;农户


中国省域土地资源配置结构均衡性与效率时空格局分析

作 者:张  苗1,刘  璇2,陈银蓉3,彭山桂1

单 位:1.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3.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研究目的:揭示我国省域层面土地资源配置结构均衡性及其效率时空格局特征,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法、非参数效率测算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及核密度分析法。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我国省域层面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洛伦兹曲线相互靠拢且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相比于2009年,2019年的耕地、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等类型土地配置更加均衡。(2)研究期内我国省域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均值呈现两阶段变化,分界点至2019年表现为下降趋势,要素效率均值高于总效率均值,呈现出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要的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3)总效率演进趋势为总体下降和省域间差距缩小;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碳排放效率低值阈值不断提高同时省份之间差距缩小;交通运输用地碳排放效率呈现阶段性变化。研究结论:2002—2019年我国省域土地资源配置结构均衡性表现为动态稳定,碳排放约束下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在时序上呈降低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正相关和锁定效应,总效率与要素效率时空分布格局非同步变化,上述特征的有效解读为合理土地资源配置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土地资源配置结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要素效率;均衡性;时空分布


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造成了地区间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马太效应吗?

作 者:胡宇瑶1,梁雅嘉2,熊昌盛1

单 位:1. 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摘 要:研究目的:评估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是否造成了全岛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地区差异。研究方法:滑动t检验、反事实分析框架、FLUS模型与Dagum基尼系数。研究结果:(1)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实施后,全岛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和规模均有明显提高,并呈现出“两极区>两轴区>中部区”的空间分布特点;(2)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实施前、后,海南岛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且主要由地区间差异构成;(3)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实施会抑制海南各地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马太效应。研究结论:海南岛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因地区间社会经济基础差异而存在马太效应,但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实施则通过全域覆盖、政策利好以及市场选择而对此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以期为区域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的地区间城市协调发展提供相应决策支持。


关键词: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马太效应;反事实分析框架;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


面向碳排放效率的多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

——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

作 者:游和远,张津榕,夏舒怡

单 位: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研究目的:基于碳排放效率设置经济效率优先与碳排放效率优先两种发展情景,探究经济发展目标与碳减排目标不同优先序组合时,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布局差异性优化结果。研究方法:多目标规划模型、GeoSOS-FLUS模型。研究结果:(1)经济效率优先情景下,研究区总经济效率和总碳排放效率比现状分别提高了43.32%与3.53%;城镇工矿用地、其他农用地以及园地的面积比现状有显著的增加,景观以集中的空间形态扩张;耕地和农村居民点比现状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景观呈现破碎化分布。(2)碳排放效率优先情景下,研究区总经济效率比现状减少了3.02%,总碳排放效率比现状提高了8.23%;园地、林地以及其他农用地面积比现状有显著的增加,景观以集中的空间形态扩张;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面积有适度缩减,景观呈现集中布局。研究结论:在耕地保护任务和“三区三线”管控等约束下,兼顾经济发展目标与碳减排目标的“多目标发展导向”国土空间治理应该耦合土地政策协同管控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合理满足受发展目标优先序驱动的用地需求。


关键词:土地利用优化;多目标规划模型;GeoSOS-FLUS模型;碳排放效率


监测预警型建设用地爬坡分级方法及应用

作 者:黄培依1,彭秋志1,2,3,段俊豪1,陈笛1,苏映珍1

单 位: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2.云南省高校高原山区空间信息测绘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3.云南省自然资源与规划智慧创新实验室


摘 要:研究目的:提出一种建设用地爬坡程度分级方法,为认识和管控坡地建设活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结合两个临界坡度与两个关键点坡度,构建建设用地爬坡程度指数(CCDI)并划分绿、黄、橙、红4个等级,以中国南方519个山区县城为例开展实证应用分析。研究结果:(1)基本统计特征表明CCDI等级能够稳健表达和较好区分建设用地爬坡严重程度;(2)2000—2020年间CCDI等级数量持续以绿色为主,但黄、橙、红等级的数量不断增多,主要表现为依次逐级上升;(3)CCDI等级上升主要出现于以贵州为中心的西部“9”字形态区和以福建为中心的东部“1”字形态区;(4)预测2020—2025年间CCDI等级变动仍将在原有空间格局下延续上升趋势。研究结论:CCDI可满足统一衡量建设用地爬坡程度并划分风险等级的需求,建议对橙色等级重视预警提醒,对红色等级加强压力疏解和风险管控。


关键词:坡度;建设用地爬坡;分级方法;监测预警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研究

——以宁波市为例

作 者:董毓伊,冯秀丽,黄俊杰,谢立建,张  驰,程俊恺

单 位: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


摘 要:研究目的: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宁波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并提出保护修复策略。研究方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以确定生态源地,利用电路理论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夹点,并引入廊道生态质量评价指标帮助确定各条廊道的合适宽度。研究结果:(1)识别生态源地23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2)识别生态廊道38条,廊道宽度集中在12~72 m。(3)宁波市生态廊道按质量分级,一级廊道6条,二级廊道10条,三级廊道22条,总体生态质量有待提高。(4)识别生态夹点区域14.37 km²,夹点的分布具有“南少北多、西多东少”的特点。研究结论:该方法识别了宁波市的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及生态夹点,确定了廊道的适宜宽度,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提供有效的参考路径。


关键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生态安全格局;电路理论;生态廊道


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退出何以推动乡村振兴? 

——基于扎根理论的晋江市多案例研究

作 者:朱冬亮,林彩云

单 位: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研究目的:以福建省晋江市8个村庄为案例研究区,构建宅基地退出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模型与影响路径,探究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退出如何推动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地方政府、村集体、农户等不同主体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有不同的行动逻辑,宅基地退出从产业发展、乡村规划、基层治理、分类推进、文化彰显5个方面形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而土地要素激活、人地关系协调、交易费用降低与差异化退出模式的运行机理形成的“内生推力—外源拉力—系统突变力”的作用力,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不过,基层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与机会主义也会导致治理效能不足。研究结论:未来应从基层治理和乡村规划两方面设计出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整体制度,以更好地激活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协同推进农村宅基地科学有序退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关键词:宅基地退出;乡村振兴;扎根理论;经济发达地区


宅基地资格权立法表达与实现形式研究综述

作 者:王兆林1,2,王洁仪1,杨庆媛2

单 位: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2.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摘 要: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宅基地资格权立法表达与实现形式的相关研究,明确当前宅基地资格权研究的热点、观点及进展,为未来深化宅基地资格权的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CiteSpace的文献计量法与文献归纳法。研究结果:(1)当前学界对于宅基地资格权的关注度持续上升,研究内容日渐深化与多元化;(2)当前对宅基地资格权立法表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宅基地资格权的立法困境、法律属性及入法路径三方面;(3)当前对宅基地资格权实现形式的研究,可总结为宅基地资格权实现困境、实现模式、实现路径三方面。研究结论:目前宅基地资格权研究内容主要服务于农民权益保障和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方法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态势,研究成果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宅基地资格权入法困境,明确宅基地资格权法律性质,探究宅基地资格权权能及居住保障权益实现的多样化形式,探索建立宅基地资格权退出机制。


关键词: 宅基地资格权;立法表达;实现形式;研究综述;CiteSpace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

——基于“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研讨会”的综述

作 者:邹梦玲1,2,王庆日3,陈美球1,2,曾 爽3,陈美景3,刘桃菊1

单 位:1.江西农业大学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

2.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3.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摘 要:研究目的:系统梳理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的理论探讨及实践探索,并对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1)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是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其中所有权是“母权”;(2)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面临着所有权行使主体的法律定位不明、资格权界定长期处于模糊状态和使用权适度放活的“度”难以把握等困境;(3)试点地区分别从宅基地所有权的行使、宅基地资格权的认定与保障、宅基地使用权的适度放活三方面展开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效。研究结论:应面向中国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立足于中国国情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一是“三权分置”的实现应坚持稳慎推进的主基调;二是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是落实“三权分置”的关键;三是“三权分置”的实现必须因地制宜。


关键词:土地制度;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理论探讨;实践探索


扫码关注我们
最前沿的土地科学知识最新土地科学研究成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